(1)(jì):即“髻”。结发。
(2)袴(kù):古代指左右各一,分裹两腿的套裤,区别于满裆的“裈(kūn)”。
晋元帝太兴年间,兵士用红色袋子束扎发髻。有见识的人说:“发髻在头上,是乾,代表为君之道;布袋属坤,表示为臣之道。现在用红色的袋子束扎发髻,这是大臣侵犯君王的象征。做衣服,上面的带子很短,只能系到腋窝;戴帽子,又用带子系在脖子下面,这是臣下逼迫君上,君上没有容身之地的象征。做裤子,用直幅布制作裤口,不加收束,这是臣下坐大的象征。”不久王敦谋反,两次攻打京师。
仪仗生花
太兴四年(1),王敦在武昌,铃下仪仗生花,如莲花,五六日萎落。说曰:“《易》说:‘枯杨生花,何可久也?’今狂花生枯木(2),又在铃阁之间(3),言威仪之富,荣华之盛,皆如狂花之发,不可久也。”其后王敦终以逆命,加戮其尸。
(1)太兴四年:321年。
(2)狂花:不依时序而开的花。
(3)铃阁:指翰林院以及将帅或州郡长官办事的地方。
晋元帝太兴四年,王敦在武昌,随从侍卫所执的仪仗生出花来,形状像莲花,五六天后枯萎凋谢了。有人解释说:“《周易》说:‘枯萎的杨树生花,怎么可能长久呢?’现在狂花生于枯木,又在将帅居住的山坡上,这是说威仪的富丽,荣华的盛况,都像这狂花的开放,不能长久。”后来王敦终于因为违背君命,死后被戮尸。